科室动态

万千沧海寻一珠——唐都医院全国首例技术助孕健康婴儿
发布人:王珺   发布日期:2024-11-18    点击量:次    分享到:

日前,一名重6.3斤、身长51厘米的健康婴儿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出生。这名婴儿是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成功实施的一体化PGT技术(PGT-Plus)阻断染色体结构异常及TBC1D24单基因遗传病试管婴儿。经科技查新,该技术为全国首例。

三次不良妊娠史,艰难求子路

张女士结婚已有7年,求子之路却历经坎坷。2016年至2018年间,先后经历了三次早孕期胚胎停育的悲痛,第三次胎停流产组织染色体拷贝数及全外显子检测结果显示:11号染色体短臂存在48.17Mb重复,并且TBC1D24 基因存在c.116C>T及c.442G>A位点的复合杂合突变。夫妇双方验证结果显示:丈夫存在染色体平衡易位46,XY,t(11;14)(p11.2;p11.2)及TBC1D24基因c.442G>A杂合变异,妻子存在TBC1D24基因c.116C>T杂合变异。

丈夫染色体平衡易位本身没有异常的临床表现,但产生的精子中有16/18为异常型,1/18为携带型,1/18为完全正常型,只有携带型配子和完全正常型能够产生表型正常后代,概率仅为1/9。如果不借助科学手段干预,夫妇双方只能碰运气怀孕或经历反复的自然流产。

此外,夫妇双方携带的TBC1D24基因杂合突变,与早发性婴儿癫痫性脑病16型、家族性婴儿型肌阵挛性癫痫等疾病相关,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他们本人并无相关疾病表现,但生育的子代有1/4患病的可能。

这就意味着夫妇双方在生育过程中不仅面临因染色体平衡易位导致的反复胎停,即使获得持续妊娠,孩子仍会面临TBC1D24单基因遗传病的风险。总体来看,夫妇双方获得染色体结构及基因型均正常宝宝的概率仅有1/72。

在经过长期的疗养和心理调适后,夫妻俩最终踏上艰难求子之路,选择了唐都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助孕。

新技术点亮希望 终于生娃啦

由于同时存在染色体结构异常和TBC1D24基因致病变异,筛选健康胚胎的难度很大。在详细的遗传咨询和充分的知情告知后,唐都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王晓红教授团队针对他们情况,制定了先进的一体化PGT技术方案(PGT-Plus)。

经过三个周期的PGT-Plus治疗,最终筛选出一枚不携带亲代致病基因突变也不携带染色体平衡易位的胚胎。这枚珍贵的胚胎移植后成功着床,并顺利妊娠。在孕19周时进行羊水穿刺检测,再次确认了胎儿不携带染色体平衡易位及TBC1D24基因的致病突变,与PGT-Plus的检测结果一致。

2024年11月,张女士顺利分娩一健康婴儿。

PGT技术:为生命提供更多保障

王晓红教授表示,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是指在二代试管婴儿的基础上,待胚胎体外发育至囊胚阶段,进行囊胚滋养外胚层活检,通过对囊胚活检细胞进行染色体非整倍性、染色体结构变异或单基因遗传病的检测,帮助夫妇筛选出没有染色体数目、结构异常或单基因遗传病的健康胚胎植入母体子宫,从而达到提高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降低出生缺陷的风险的目的。

在张女士夫妻的助孕治疗中,唐都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利用了先进的PGT-Plus技术。这是一项基于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能够同时进行胚胎染色体非整倍性检测(PGT-A)、胚胎染色体结构变异检测(PGT-SR)、胚胎单基因病检测(PGT-M)。通常来说,在PGT-A检测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是数据均一性的问题,PGT-SR和PGT-M需要解决的是连锁分析位点(SNP位点)的数量能否满足分析需要的问题,如果要把这三种项目整合在一起检测,则需要将数据均一性和SNP位点数进行平衡,同时满足三者的检测需要。

PGT-Plus检测技术是在常规高通量测序的基础上,采用新型的文库构建方法,通过此文库构建技术在不影响均一性的前提下,富集部分基因组序列,能够在相同测序通量下获得更多有效的SNP位点信息,通用性地为多种疾病提供检测解决方案,阻断染色体异常和单基因遗传病的传递,从而为更多家庭带来希望。

助力生育,守护未来

王晓红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辅助生殖临床难点和瓶颈问题开展相关研究,尤其是辅助生殖技术与子代健康方面,研究水平处于军内顶尖、全国前列。在生殖遗传方面,多次创新性地运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孕育健康ART子代,从2010年全军及陕西省首例FISH-PGD技术试管婴儿出生起,截止目前,先后完成了10个全国/全军/西部首例PGT新技术的应用。

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不孕不育的家庭会通过科学手段拥有健康后代,迎接生命奇迹。